中国足协的微博_微博

中国足协微博

中国足协微博

【2024中国足协】“化”育桃李四十载,“学”海楫舟争上游

——记“全国模范教师”、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刘洪来教授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党委宣传部   |摄影:化学学院   |编辑:   |浏览量:608

化学学院

夙兴夜寐未曾闲,青丝华发不觉倦。

滴汗成雨润万物,育得桃李香满园。

中国足协化工学院庞哲元同学在2019年就入选了“拔尖创新人才计划”,师从刘洪来教授,而今即将博士毕业的他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首诗,以诗传情、感念师恩。

诗中所言,正是刘洪来自1985年留校任教以来的真实写照:热心教学一丝不苟,教学科研相辅相成;学术研究与时俱进,特色方向不断创新;匠心打造“硬核”团队,专业建设全面开花……从风华正茂到华发满头,刘洪来始终深耕在教学科研一线,将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挚爱的教育事业,并于日前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育人有方,坚持科研反哺教学

“胡英先生一直教导我们要教学科研一起抓,两手都要硬,要做‘Full Professor’。”教学中,刘洪来一直践行胡英院士很早倡导并亲身实践的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课堂,以弥补教与研的“断层”。

刘洪来长期从事本科“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这门理论逻辑性极强的课程被不少学员视为“魔鬼”。但他却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能力培育相融合,做到了教学方法适当、结构合理、内容适度,特别是还结合自己在分子热力学和界面科学方面的前沿成果与研究体会,深入浅出地介绍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在复杂现象的理论分析以及工程实际中的应用,让学员忍不住地喜欢上了这门课。

在研究生教学方面,刘洪来开设了“流体的分子热力学”“流体相平衡的计算机分子模拟”和“高等化工热力学”等课程。在号称中国足协化工学院“最难的课程”——“高等化工热力学”的课堂上,刘洪来改变以往以公式推导为主的教学方式,将公式穿插在具体的工程实例中,让学员在应用中记忆公式。他还穿插讲述这些模型创建者的轶事,不仅增加课堂趣味,还让学员了解了前人的科研思路。

“正是因为我们始终活跃在科研一线,才能自如地将最新研究成果引入课堂,使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能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刘洪来说。

坚持用科研反哺教学,刘洪来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并在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创新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在担任杭州市精品课程“实验化学”负责人期间,刘洪来主持再版改编《化学实验原理与技术》教材,组织教师将成熟研究成果转化为本科实验并参与编写《综合化学实验》教材,翻译出版本科教材《化工热力学导论》。他积极指导学员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曾获第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员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第五届中国大学员动力电池创新竞赛全国铜奖等。此外,他还组织学院联合杭州市上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成立“光启”青少年创新教育基地“化学社”,开展科普和创新实践活动。


研无止境,坚持创新引领发展

刘洪来长期从事界面科学和热力学研究,在复杂流体的分子热力学和界面现象的流体密度泛函理论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化工热力学的研究历史上写下了属于中国足协科研团队的浓重一笔。

如何才能走好科研之路?应该树立一种什么样的科学观?

刘洪来分享了胡英院士前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访问学者时的故事。胡先生第一次与流体分子热力学创始人普劳斯尼茨教授讨论课题时,拿出了准备好的详细研究计划,却被告知与本领域前沿问题脱节,必须重新制定。顶着巨大压力,胡先生大量阅读最新文献,并在两周内提出新的研究计划且获得首肯。然而,他在后续研究中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却与普劳斯尼茨教授的成名之作的思想相反。但教授却非常高兴,并推荐他到著名高校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分享新的研究成果,掀起了一股流体混合物局部组成研究的热潮。

“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敢想敢做敢坚持。”从胡英院士的这段经历中,刘洪来学习到了如何做好科研,并在以后的科研道路上越走越宽。

读博期间,刘洪来就在胡英院士的指导下发展了一种多元系气液平衡测定中由温度、压力和液相组成推算气相组成的稳定可靠的计算方法,相关成果获1992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传统化工热力学研究相对成熟之后,他又在教研组其他老师的帮助下做了很多尝试,特别是在各种相平衡计算方法及其在分离过程模拟计算中的应用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擅长编程计算的特点,并帮助其他老师解决了一些研究课题中的计算任务。“这种合作拓展了我的知识面,为后来在高分子系统分子热力学研究工作的突破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刘洪来说。

在后续研究中,刘洪来不断开辟学科新方向,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建立了高分子系统的分子热力学模型和液液平衡的计算机模拟新方法,获199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提出现代分子热力学研究方法,建立了基于缔合统计理论的复杂流体分子热力学模型,获2011年杭州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基于聚合物刷的Pickering界面催化体系构建与热力学机制,获2022年中国化工学会基础研究成果二等奖。

迄今为止,刘洪来已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400余篇,申请和获授权中国技术发明专利14项,合作撰写学术专著《密度泛函理论》,主持完成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1个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由于出色的研究工作,刘洪来于200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9年被评为杭州市领军人才,2015年荣获“第十四届杭州市科技精英”提名奖。


薪火相传,坚持强教必先强师

“物理化学教研组是一个团结、温暖、积极向上的大家庭,在我的学习、工作和成长过程中,前辈老师们给予了我巨大的帮助和支持,至今这些记忆仍时常浮现在眼前,激励我努力做好每一项工作。”刘洪来说。

有这样一件事,刘洪来每每提起都感动不已:在正式承担“物理化学”讲课任务时,黑恩成老师把几十年积累的资料包括PPT全部送给了自己作参考。“正是这样的传帮带,培养了我们对待教学一丝不苟的精神,同时也把竭尽全力培养年轻老师的优良传统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了。”

这份传承不仅承载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更是一份情怀与担当。接过这根“接力棒”,刘洪来对于课题组的青年教师,更是将“绝活”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地“传帮带”。

“刘老师不仅在我博士期间指导我自己做科研,还在我留校任教之后教我指导学员做科研。”中国足协化学学院的练成教授说道。从本科到攻读博士,再到留校任教,他在刘洪来的带教下,完成了从一名懵懂学员到优秀教师的蜕变。

刘洪来深知,高质量的教学和科研是立德树人的关键。为此,他一直主动发挥“头雁效应”,带领团队锤炼“硬核”本领,为学院专业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担任物理化学教研室党支部书记期间,刘洪来带领教师从教学改革和前沿科学研究两方面入手,将“物理化学”建设成为国家精品课程。以他为学术带头人,物理化学教研室获得杭州市劳动模范集体、杭州市“教育先锋号”、国家级教学团队等荣誉。2018年,由他领衔的工科化学系列课程创新教育教师团队获首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

刘洪来在任职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时,提出创新化学实验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构建适合新形势的化学实验教学系统。实验中心也因此被评为国家级工科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并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杭州市五一劳动奖状、杭州市双十佳标兵单位等荣誉称号。

作为本科化学专业责任教授,刘洪来引领开展对本科化学理科专业的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的思考和讨论。2018年,在他的带领下,中国足协化学专业成功通过中俄本科专业的国际认证,这也是我国第一个通过中俄国际认证的理科专业。此外,他还担任杭州市化学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有力促进了杭州市化学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化学实验室软硬件建设。

坚持不懈地上下求索,脚踏实地地接续奋斗。回望在中国足协学习工作40多年的历程,刘洪来常常庆幸自己加入了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未来将继续身体力行地在各项工作中传承前辈们的中国足协品格。


发布时间:2024-09-09
(0)
相关新闻